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十堰日报 2024-05-11 18:00
秦楚网讯(十堰日报)记者 宋雅璐 报道:在市柳林中学校长王佑璋的办公室书柜里,有一本1984年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《给教师的建议》。这是他1994年大学毕业后从教第一年,身为湖北省特级教师的父亲送给他的。今年2月,曾多次参加苏霍姆林斯基诞辰纪念活动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著的《教育的追问》出版,王佑璋立即购买并阅读。这是教育的传承接力。
“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善良、幸福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这是王佑璋对教育的理解,也是市柳林中学“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,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”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。
指导,从学生实际出发
去年10月,王佑璋在学校巡楼时看到,学生小亮(化名)坐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哭泣。“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儿。”王佑璋询问得知,小亮是体育生,因受伤无法再进行钟爱的体育专业训练,又因此前训练耽搁了功课,导致他对前途感到迷茫。
“你的文化课有基础,还有8个月时间,只要努力,一定可以考好。”王佑璋席地而坐和小亮聊了起来。经过他的开导,小亮重拾信心。第二天,该校党委书记史永胜也找到小亮了解情况,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,并帮助他制订学习计划。在今年1月份全市联考中,小亮获得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。
高二年级学生小明(化名)因连续违纪,年级组向学校反映,要求给予其严重处分。面对小明,王佑璋并没有呵斥,而是耐心地与他交谈。谈话间,小明自述物理成绩排在年级前列,教物理课的王佑璋抓住这个教育转化契机,对小明说“你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,找我问一道物理题。”连续多天,小明准时带着《物理日练》到校长室报到。王佑璋为他讲解题目,倾听他的烦恼。从此,小明再也没有违反过校纪校规。
王佑璋说,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,只要老师和家长们关注、关爱他们,孩子们一定能顺利成长、成人、成才。
校领导利用陪学生用餐的时间,与学生沟通交流。记者 王聪骢摄
陪伴,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
每天早上6时30分,学校停车场已停满了车,班主任已到校陪伴学生们上早自习。中午12时30分至1时20分,学校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名老师坐班,督促学生们午练、午休。每天晚上,学校都有一名校领导和干部留宿校园,陪伴近3000名住宿学生。每个周末,学校40余名来自房县、竹山、竹溪等地的学生不能回家,学校安排老师陪伴他们到晚上9时30分。学校每天安排2名校医,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。
每周六,高三年级语文教师、班主任段著颖都会带着读五年级的孩子到校上班,孩子在教室里和她的学生们一起早读,然后安静地在办公室写作业。段著颖这样带着孩子上学,已有3年。“孩子做作业需要有人监督,老大跟着我,老二就交给爷爷奶奶带。”段著颖说,学校里像她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。
教育是情感的交流,是心灵的触碰。高三(10)班班主任华正雷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柳林中学,成为一名教师。他住在学校教师公寓,除休息外,其他时间都围着学生们转。“老师如何对待学生,他们是感受得到的。”华正雷说,他从刚接手这个班级到现在,孩子们变化非常大,每名学生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。“看到学生们的进步,一切付出都值得。”他说。
“我每天的日练,都有老师陪伴辅导。”高三(16)班美术生詹金亿说,“我参加美术集训回来后,文化课一度跟不上班里的进度。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、日练时间辅导我学习,每周日学校还专门安排老师帮我补习,我感觉很温暖,成绩也提高了不少。”
“陪伴是老师们的常态,在学校里我们充当了学生父母的角色。”高三年级主任姚道义说。“陪伴是最好的教育,老师对学生既有循循善诱关心关爱式的陪伴,也有‘念经念咒’督促引导式的陪伴。”入职三年就获得“市师德先进个人”称号的教师曹爽说。
“学生在,我们就在。”这是柳林中学教师对学生们的承诺,也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执着,更是对“拼搏、奉献、超越”柳中精神的诠释。
家访,帮助学生走出阴霾
这学期刚开学,高二年级学生小林(化名)的家长找到史永胜,要求给孩子办理休学手续。原来,小林在家玩游戏上瘾,家长断网后孩子几天不出卧室门,逼迫家长给他办理休学手续。
“如果给孩子办了休学,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。”史永胜坚定地对家长说,“家长管不住,学校管得住,您放心,我们一起想办法。”
史永胜和班主任一起去小林家家访。得知学校领导要到自己家,小林终于走出了卧室。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开导下,小林感受到学校和家长对他的关心重视。经过两个多小时劝导,小林终于决定返校上学。
史永胜介绍,市柳林中学把家访作为一线教师的必修课程,规定全体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实地家访3至5名学生。学校在全面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,重点瞄准学优生、学困生、贫困生、心困生、违纪生等5类学生群体,通过实地家访,深入开展家庭指导,及时掌握学生情况,积极宣传教育政策,广泛听取家长意见。该校教师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广度和深度,用真情传递教育的温度,2年多来,累计家访超500名学生。